2020年6月17日 星期三

【一位CFP的日常】未來,歷史或將記載著「2020前」與「2020後」的差異



作者 : 蔣竣植 (CFP)

「如果可以,希望一切都是夢,醒來時已經是2021年!」強哥若有所思的說著。

依過往的歷史,久久才會出現一次因大環境的劇變造成生活被影響,而且絕大多數僅限某個產業所引起,就算民眾所受到的也僅是「間接」影響。但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上半年即擴散至全球各地,其嚴重的程度是直接讓大多數國家、城市等的經濟活動因此而封閉、停擺,呈現靜止的狀態。沒了工作,也就沒了收入,生活變得困難竟是「現在式」,而非可能的「未來式」。


有人問:「萬一到了冬天,疫情又開始爆發該怎麼辦?」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歷史可能不會重演,但會似曾相似到令人感到驚訝!」

既然我們在上半年都親身經歷過這麼一件全球大事,與其擔心下一回是否依舊那麼「倒霉」,倒不如思考萬一真的再發生此等大事,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與充足的準備,好讓損害能降至最低?

不改變生活,就等著生活被改變

若有長期追蹤我的理財文章,相信應該很常見我提到「風險」二字,既然是預期的可能風險,我們是該有所準備才對。在此可分成「工作收入」與「理財收入」兩部分來檢討:

檢視「工作收入」

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是藉由工作所換取的薪資而得,而薪資收入能否穩定與持續,就成了維繫生活品質的關鍵因素。

1. 薪資是否穩定
可檢視目前的薪資結構是否「獎金」大於「底薪」?若獎金比例較高就表示此部分的薪資是浮動的,會因公司營運或是業績而有所影響,進而影響到每月可支配的薪資。

2. 產業是否改變
此回受到較大衝擊的就是以勞力為主的服務業,例如觀光、餐飲等,因為疫情所造成的影響並非營收短少,而是直接歸零。可藉此思考目前所待的產業是否仍有前景?是否會因著疫情而產生「質變」

3. 是否備妥緊急預備金
我們無法預料未來,但可藉由歷史來做好準備。若每隔幾年就會有那麼一次高衝擊性的大事發生,在財務上是否備有現金,以防萬一出現失業的空窗期時還能夠支應?常聽聞至少準備3~6個月的生活緊急預備金,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檢視「理財收入」

1. 理財工具的功能
過去,現金的功能是用以應付生活的突發狀況;儲蓄險的功能是能有穩定增長的資金;投資的功能希望能藉此加速累積財富。但隨著市場利率因疫情導致景氣修正而調降,這三類的工具在定義上需有些微調才行。現在,現金的功能仍舊是用以應付「短期」生活的突發狀況;而儲蓄險的功能是用以應付「未來」生活的突發狀況(穩定增長的功能因利率而被弱化);投資的部位依舊希望能藉此加速累積財富,但預期的長期平均報酬率因風險考量需向下修正。

2. 投資部位抗風險的能力
各國印鈔救市的舉動在08年的金融風暴就有了執行的經驗,此回不過是將印鈔機的產能全開,讓股市能盡早恢復常態罷了。但此舉嚴格說來只是救股市,並非救經濟,而投資市場卻因著大量的資金進場而讓波動加劇,因此未來的投資操作需對波動風險有所準備,如何降低風險增加獲利是重要的投資功課。

3. 被動收入
人不可能無止盡的工作,但生活卻需一直持續下去,未來的收入來源就成了一個重要課題,試著逐步藉由理財工具拉高非工資收入的比例,才能有效降低工作或產業的改變所帶來的財務影響。

收支管理是財務檢視時的關鍵要素

說了那麼多,其實可先從目前個人或家庭的收支管理開始做起,在檢討能否透過工作或是投資賺更多之前,先檢視是否花太兇?很多時候存不了錢並非是賺太少,而是在消費上有許多習以為常但非必要的項目,開源與節流並進,才能有效改善財務狀況

人不理財,財不理你

唯有勇敢面對財務,定期檢視與調整,錢自然會來找你



蔣竣植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經歷:科盛科技部門主管
現職: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致理科技大學財金系兼任講師、財經部落客、保險公司業務主管
專長:收支管理、基金投資管理、負債管理、保險規劃、退休金規劃等全方位理財規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