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保險兩三事】從風險管理看小資族投保原則



作者:駱潤生(Lawrence)CFP®
圖片:Photo by William Warby on Unsplash

小資族通常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或是食指浩繁的小家庭,因為資源有限,必須做好妥善的預算分配,將錢花在刀口上,讓每一分錢作最妥善的運用。

也由於資源有限,對於規劃無形的保險商品且在缺乏危機意識下,常會聽到天下業務員最怕聽到的無敵金句「生吃已嫌不足,哪有多餘的可以曬乾。」

但達賴喇嘛說過:「意外」與「明天」不知那一個會先到。


透過適度的保險規劃,將風險移轉給保險公司,來避免人生旅途中遭逢不可承受之重,這是作好風險管理必要的避險成本。風險管理有一個衡量概念,就是損失頻率,與損失幅度。頻率是指一定期間發生風險的平均次數;幅度是指發生事故時的平均損失金額。

由損失頻率及幅度,我們可以分成四個維度:


損失頻率高
損失頻率低
損失幅度高
重大風險
重要風險
損失幅度低
重要風險
不重要風險

有了上述的衡量,針對這些風險發生的時程,可以做出以下因應的對策

風險事故發生前
1「風險避免」:比如說擔心溺水發生意外,就不要去玩水。
2「風險預防」:例如透過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身體健康警訊即時治療。
3「風險移轉」:例如透過保險將風險的損失轉嫁給保險公司。

風險事故發生時
「風險抑制」:例如已經有三高發生,要嚴格控飲食並做運動,改善症狀。

風險事故發生後
「風險自留」:例如不知風險存在,或輕忽它的存在。或是自忖有能力承擔險,而自己保留必須承擔的風險。

由以上風險管理的概念,我們只要掌握以下3個簡單的投保原則,便可作有效率的安排

第一個原則:「先保大再保小」
風險發生時,損失幅度大的先保,損失幅度大,雖然也許發生機率小,但一旦發生可能會造成家庭經濟嚴重深遠的影響,比如死亡,失能,長照,重疾等。這類的風險由於發生機率通常不大,所以要能以較小的成本來建構較大的保障。

「先保大再保小」另一層面的意義,也可視為先規劃好家中大人,如經濟支柱者的風險,再加強小孩子的保障。

第二個原則:「先保近再保遠」
先保下一秒可能發生的風險,如意外身故,意外失能,重大疾病等。再處理時間較久遠可能的風險,如補足定期醫療險75歲後沒有終身醫療保障的缺口,或是因長壽可能導致的退休金不足風險。

第三個原則:「先保夠再保本」
一般來說定期型保險,在相同保額下的費用,低於終身型保險,更低於終身還本型保險。如先考慮用定期型醫療險保足額度後,
再考慮還本型終身醫療險。不要因為「還本」,「終身」的迷思,忽略了足額保障的重要。

除了以上三個原則,還有 2個提醒須注意:

第一個提醒:「預算分配」
風險規劃是整體理財規劃的一環,做好預算分配很重要,如預算分配常用的「631法則」,薪資所得的60%為日常支出,30%為投資預算,10%用做風險管理,做好預算才不會擠壓到其他的重要規劃。以常見的「雙十原則」來說,算法是用:年收入的10分之一,投保年收入10倍的身故保額。如年薪50萬,則在5萬元內完成500萬保額的規劃。這樣的用意是當家中經濟支柱發生身故意外後,還能讓家人至少有10年的緩衝期來適應突來的巨變。

當然這是簡單通則,也要視個別狀況量身調整。

第二個提醒:「定期檢視」
保險就像是穿衣服,隨著身形改變,四季變換,都要有不同的穿搭。例如結婚生子背房貸後,家庭責任絕對跟單身前不同,可能險種,額度,受益人都需要重新審視一遍,以確保符合人生各階段的需求。


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過一段話,點出保險的重要性:
「人壽保險是唯一的經濟工具,能夠保證在未來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筆可知的金錢。如果我辦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險」兩個字寫在家家戶戶的門上,以及每一位業務人員的手冊上,以及每個公司的章程上。因為我深信,透過保險,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公務員,每一個團體,只要付出微小的代價,就可以免遭永劫不復的災難。」

在這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的時刻,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除了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並規律生活提高免疫力之外,第三道防線也許就是有完善的保險規劃了。



駱潤生
文化大學法律系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理財與稅務管理碩士
台灣/中國兩岸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
台灣理財規劃產業發展促進會(TFPA)副理事長
專長:理財規劃、保險規劃、退休金規劃、租稅及財產轉移、信託規劃
部落格: Lawrence談理財
https://www.lawrence.finan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