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7日 星期六

如何拉高投資獲利並降低投資風險?(二)


作者 : 蔣竣植(CFP)

圖片來源 : Pixabay

在上一篇我們討論到台灣民眾對不同投資工具的喜好歷史演進及簡單說明工具的特性,若能確實了解不同投資工具的「使用手冊」,有機會降低投資的風險。投資的資金又該如何定義?又該如何準備?這一篇有些觀念與各位讀者分享。


何謂「投資」的資金?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投資」這兩個字吧!許多人會誤會「投資」就是「理財」,而事實上,理財的範圍非常廣泛,例如:生活收支、負債管理、投資規劃、保險規劃、財產移轉等,都屬於理財的討論範圍內,因此「投資」僅是理財的其中一個項目罷了!尷尬的是,依據我們CFP多年的財務諮詢檢視,導致財務一團亂的源頭,往往都是由「投資失敗」所延伸出來的影響。

因此,投資的資金可不能衝動因戶頭有餘額就開始執行,而是在事前需要透過較為嚴謹的規劃,依財務狀況的不同,有著以下的建議:

1)投資前先處理債務:
若有短期的負債,例如學貸、車貸、信用貸款、信用卡債等,會建議加速清償之後再行開始投資,原因有三:

a. 大多的貸款借貸利率並不低,但投資並無法保證獲利,參與不確定的獲利倒不如償還確定的負債。這不該是套利的數學問題,而是負債的心理壓力承受。

b. 負債的出現該檢討的或許是「消費習慣」,財務上若已經入不敷出,但礙於物質需求的高漲,導致透過借貸滿足當下的慾望,造成「先享受後付款」消費迷思。

c. 負債項目的持續堆疊,只會造成心理壓力的持續擴大,若無法有效處理好負債的問題,會有種每個月所進來的薪水都在付貸款,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若投資的資金同時並無好的獲利表現,其無形的壓力會更大。

2)投資前先規劃保障
人身風險是許多人所輕乎的,而這一部分的重要性更應該在投資之前,你沒有一定要規劃基本的保險保障,但若疾病或意外發生時所造成的醫療費用就必需自行承擔,而資金來源往往是將過去所累積的資產或是投資部位「變現」,所以該思考挪出一部分的資金來買個未來的「以防萬一」?或許無法全額醫藥費用透過保險來支付,但相較之下的經濟壓力可是差很多的。

3)投資前先處理收支
多年的家庭財務諮詢經驗,無論是個人或是家庭,其實財務問題往往是出在「生活開銷」上,看似小額的支出,當累積的品項、付款頻率等增加,支出的金額往往就成了關鍵所在,這部分若沒有處理好,貿然將資金挪往投資工具上,很容易因現金不足而在短時間內抽回投資資金,導致投資的規劃破功!

聊到這,你是否感覺文不對題?講了那麼多還是沒與投資沾上一點邊?而事實上,若能先依上述的建議項目調整後,所產生出的「投資預算」能「專款專用」並確實執行,投資(虧損)風險會降低不少!


先別急!還有投資的心理層面要處理,耐心等待下一篇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