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姜健國教授(CFP)
音頻作者:駱潤生(CFP)
最近全球股市如烏雲罩頂,一方面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另一方面日韓貿易戰又接力開打,導致接下來美國聯準會可能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因此股市如坐雲霄飛車般,上沖下洗讓人摸不著頭緒,有投資經驗的人都知道,投資市場經常每隔一陣子就會飛出一隻黑天鵝來攪局,在伴隨著看衰經濟前景的悲觀氣氛之下,通常會因為恐懼而過度恐慌,並且告訴自己,這次的空頭跟以前不一樣,一定要斷頭殺出 ,否則會血本無歸。
姜健國老師認為,
從風險到危險再到災難,是有一個過程的,在保險學的教導𥚃,從風險到災難的過程中有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就是:風險,危險,導火線及損失(risk, hazard, peril and loss)。如果從風險的形成到災難的發生是一個路徑或過程,那麼為了防止災難的發生,可以在這過程中,設法終止或改變這路徑或過程,那災難是可以避免發生的。
在個人投資的領域𥚃,從個人開始投資,風險的形成,當風險增加進入危險階段時而不自覺,一時間,因受驚嚇而慌亂做了不當決定,造成投資災難發生,可以用同一個模式來理解。
雖然有些人知道投資風險存在,但又無法說明甚麼是投資風險,更遑論如何減少或控制投資風險?金融學對投資風險不但有明確定義,而且可以用數字來表示的。
金融學𥚃對投資股票風險的定義很簡單,所謂的風險就是股票上下振幅的大小,如用統計學的名詞就是股價對其平均值的標準誤差。振盪大標準誤差就大也就是風險高,反之亦然。
風險的另一種解釋就是不確定性,它是一種特性,是一個狀態,但是風險一旦增加,它的副作用就會逐漸產生,當風險超過一定程度時,狀態成為不穩定,這就稱為危險。在危險的狀態下,如果有一點導火線,災難就會發生。
舉例說明,廚房𥚃的瓦斯爐是用來燒飯煮菜的,合宜的使用是日常生活必備的器具,但是一旦爐子旁邊堆積易燃物,這個地區就是危險地區了,萬一不小心火苗移出,就會引起火災。
投資股票也可適用這個比喻,擁有股票是大眾理財的一個工具,但是只要資產分配合宜,加上平時股市變動不大,大眾都可接受長期投資的建議,但是一旦股市風暴來臨,投資者便會開始擔心,這個擔心的程度是遁序漸近的,當擔心程度超過一個臨界點的時候,會有一個念頭出現,這個念頭也就是壓倒最後一根草的導火線。而這個念頭就是「這次跟以前不一様」。
上面的敘述,可以看的出,災難的發生往往是一念之間。這個「這次不一様」的念頭是很有殺傷力的,因為一旦這個念頭進入腦海且紮了根,所有以前的理念都會被壓制,接下來的動作都會很激烈,而且别人無法勸阻,這就是災難的產生。
如何防止災難的產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防止風險 (risk) 變成危險 (hazard) ,避免過高的風險,就是要做好:分散投資與資產配置。再來就是要學習如何跟市場和平相處,投資者必須真正了解「這次真的跟以前不一樣嗎?」
下面我們用實際的數據,從觀察股票市場的生態,進而學習如何跟它和平相處。從文稿中由Americanfunds網站中提供的數據可發現:
美國標準普爾500 指數– 從1949年到 2018年底
美國標準普爾500 指數– 從1949年到 2018年底
跌幅
|
頻率
|
平均天數
|
最近一波
|
-5%以上
|
一年三次
|
44
|
2018/12
|
-10%以上
|
一年一次
|
117
|
2018/12
|
-15%以上
|
四年一次
|
270
|
2018/12
|
-20%以上
|
七年一次
|
431
|
2018/12
|
資料來源:
常言道日光之下無新鮮事。股票市場每隔幾年,都要經歷10%到20 %下跌修正,這是市場機制正常的事。長期投資者應該把這些修正,視為正常的市場生態而不要驚慌,歷史的數據告訴我們,每經一次修正之後,股票市場總是會爬上另一個新的高峰。
以上是姜健國老師對投資人的提醒!
姜健國老師,台灣成功大學畢業,赴美攻讀博士後在通用電氣(GE)任職,之後到金融業美林從事理財規劃工作,站在第一線替客戶規劃財務。
目前歸台定居,平日除了到學校演講授課、寫文章,也固定在台北大學操場騎腳踏車,維持健康,並致力於大眾理財教育推廣,過著夢寐以求的生活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