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2日 星期六

【一位CFP的日常】將家中的物品「藏」起來,並非真正的斷捨離!-談個人倉儲的三個財務迷思

 


作者 : 蔣竣植 (CFP)

圖片Photo by Jan Tinneberg on Unsplash


「最近我把房間不常用的東西都搬到外面的出租倉儲,感覺房間變大、更清爽了!」元浩興奮地說著。

 

近幾年出現了不少「個人倉儲空間」的廣告,標榜著「不需要換大房子,再多的東西也放得下」的思維,只要願意多付個租金,就能讓一直捨不得丟的東西能有個較佳的棲身之處。聽起來還不錯,對嗎?其實魔鬼藏在細節裡,很多財務上的邏輯問題就跑出來了,讓我們來聊聊吧!

 

l  什麼東西會放進個人倉儲?


可能是你覺得有紀念價值的物品,例如收藏的公仔玩具、球鞋等,也可能是原先早已被鞋子、衣服、包包等塞爆的櫃子,藉著倉儲市場的出現,有機會能稍稍舒緩家中收納的空間壓力。

 

而這樣讓我聯想到銀行的「保險箱」機制,相信也有些民眾會將貴重物品,例如珠寶、鑽石、金條等,或是房契、地契等有價證券,放置於定期租用的保險箱中,但不同的是,之所以會願意負擔銀行保險箱的租金,其關鍵就在於認為所保存的東西有增值的效果,所以花這一點錢或許不算什麼。

 

但,我們個人倉儲內所存放的物品,是否同樣有增值的可能?若否,那原本的物品本來就會因折舊而貶值,你還會為了這些為資產表中屬於減項的物品另外租房子讓它們住?

 

l  實際需負擔的費用有哪些?


第一、租金依櫃位空間大小而有著不同的費率,但最小的倉儲空間每個月租金也至少需要張千元大鈔,若東西多的話,其租金可能不比我們在外租間雅房來得少喔!

 

第二、存放東西的倉儲地點,很難剛好就在你家隔壁,若有段距離的話,未來若要取用,油錢、計程車車資等交通費用也是另一筆開銷。

 

寫到這,怎有種物品被「擬人化」的錯覺?需要替這些被收納的物品再支付另一份房租和交通費用?

 

l  執行後對財務又有甚麼影響?

過去你可能曾聽過「衣櫃內的衣服永遠少一件」,但隨著線上購物的便利,衣物的數量之多,這句話可能要修正成「收納衣物的櫃子永遠少一櫃」......隨著東西越來越多,收納的櫃子也需隨之增加,那居住的空間也會被壓縮的越來越小,最後甚至可能會萌生因一件衣服而需換更大間房子的慾望邏輯。

 

我常提到若房間中堆著許多未拆封的線上購物紙盒,就表示你買的東西只是「想要」,而非「需要」,若真的是需要的東西,早就拆開使用了不是嗎?此外,東西買了捨不得丟,然後花點錢把它另外「藏」起來,久久才去倉儲一次拿來使用,某種程度似乎也意味著這些並非「必需品」。更麻煩的是,不小心發現到家中的空間被騰出來了,下一回的購物競賽可能又要開始了……因此,就財務上而言,直接丟棄應該才是較為划算的策略!

 

斷捨離,一直是改善財務的關鍵。

減法生活,才算真正的放過自己。

 

你的房子並不小,而是東西太多!

你的財務並不糟,而是慾望太高!

 

想多聽聽財務上的建議?歡迎來信討論~georgechiang@mail2000.com.tw

 


蔣竣植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碩士

經歷:科盛科技部門主管

現職:國際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致理科技大學財金系兼任講師、財經部落客、保險公司業務主管

專長:收支管理、基金投資管理、負債管理、保險規劃、退休金規劃等全方位理財規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