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

避免「消費失控」的三個觀念🔊



作者蔣竣植 (CFP)
音頻駱潤生 (CFP)
圖片: Ya Chun

點選Listen in browser聆聽🔊  

「咖啡買一送一,可寄杯,上限100杯!愛喝咖啡的朋友快訂購啊!」

好友小薇在群組傳了這樣一則訊息。群內的朋友們開始討論起該如何「湊杯」。

由於電子支付的崛起,讓購物變得容易許多,僅需一支手機,就能從商品選擇、付款、到最後的取貨方式等完成整個購物流程。而在如此便利的情況之下,有些消費小細節可與讀者們分享,以降低「因小失大」的可能。


「先享受後付款」的小尷尬?
銀行為了爭取民眾辦卡的業績,祭出許多優惠方案,而最常見的不外乎是「分期零利率」,這的確很誘人,因為一般分期付款會收取一定比例金額的利息,但現在卻常出現無論分幾期都是零利率,讓許多民眾將「分期」視為能夠減輕消費壓力的好方法。尷尬的是,常發生夏天買了冷氣,到冬天還在還債、出國旅遊早已結束,而尚有數月的旅費需清償的窘境。

「先付款後享受」的小確幸?
文章的一開始提到咖啡寄杯的模式,就是先付款後享受的例子,透過些優惠降低平均每杯單價的誘因,讓消費者願意先行支付一筆錢來預購商品。而也因為費用已付了,之後可直接取杯外帶即可,不小心就產生了「免費」的錯覺,這讓想透過降低喝咖啡頻率以達到存錢效果的民眾而言,這樣的寄杯消費模式似乎較難有效達成理財目標。

「平均單價」的小心機?
分期消費沒有什麼不對,能同時滿足「延遲付款」、「降低每月平均付款金額」的好處,但這樣會讓消費者習慣將每筆消費除上「期數」這個分母,以評估得到的金額是否能夠接受。若不小心讓這樣的消費筆數多了,當小河匯聚成大海,其所累積的卡費壓力也是不小。

另一個消費習慣則是出現在大賣場中,陳列的商品在標價時,下方總是會出現「平均單價」的計算結果,讓消費者很自然會覺得好便宜,而實際上你買的是一大盒或是一大箱,日常生活用品或許尚可接受,但若是食物類的商品,卻往往以過期丟棄居多。


寫了那麼多,大家是否覺得似乎透過「現金」消費才能有效「淨化」個人財務狀況,畢竟「有多少花多少」較不易造成「消費失控」,但消費習慣無法一夕之間就能改變,試著調整並定期檢視,讓財務變更好!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